近日,“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科学团队发布了中国首个WM3(澳门世界地球磁场模型)实时四维地球磁场系列模型1.0版。这是“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简称“澳科一号”卫星)项目科学研究与应用取得的重大进展,将对地球科学研究与地磁导航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该实时地球磁场模型充分利用了“澳科一号”卫星等高精度地球磁场数据,是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实时地球磁场模型,具有广泛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可用于地球深部、地球海洋、地球空间的科学研究,也可用于航天航空航海导航、资源勘探、智能终端等。
“澳科一号”卫星是内地和澳门共同开展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主要用于地球磁场探测和研究,由A星、B星两颗卫星组成,A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B星星载通信系统由五院西安分院研制,A星、B星科学载荷由澳门科技大学负责提供。
2023年5月21日,由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发射。参与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学18名师生代表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汇报卫星成功发射的喜讯和参与卫星研制工作的感受,表达积极参与祖国科研建设的愿望和决心。2023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参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学师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
“澳科一号”卫星成功发射1年多来,产生了大量高精度科学数据,被各国相关领域的科学家用于地球深部、地球海洋、地球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
基于“澳科一号”卫星磁场数据及其他有效地磁数据,“澳科一号”卫星科学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新算法,建立了世界首个地球外核流场三维结构与中国首个全球海洋运动磁场结构。
目前发布的实时地球磁场模型1.0版本是基于“澳科一号”卫星高精度磁场数据及其他有效地磁数据,利用“澳科一号”卫星团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核心算法、核心软件所建立。随着卫星数据不断积累以及算法与软件的更新,“澳科一号”卫星团队将不断发布实时地球磁场模型的更新版本。
目前,建立“全球高精度地磁场星座”已被写入最近发布的《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在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澳科二号”卫星项目也获得了澳门特区政府的批准。“澳科二号”卫星将与“澳科一号”卫星组成高精度地磁场星座并组网观测,提供全球高精度的地球磁场时空变化数据。
(科文)